山寨横行
在古镇,几乎没有客商不会到闻名遐迩的“十里灯街”采购,这里聚集了约四千家灯饰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门市,鳞次栉比。有人戏称此地是中国灯饰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产业的“风向标”和“晴雨表”,皆因国内时下流行什么灯,这条街肯定反应迅速,上马者众。
今年记者走访发现,现在除了单一花灯品牌的门店外,其他门市都或多或少摆上了LED灯具,尤其是多家企业合租一个门面的,筒灯、射灯、灯带、洗墙灯、面板灯、吸顶灯等等种类繁多,但面孔同质,斗价激烈。
“以MR16为例,为了避免同质和抄袭,我们专门开发成4瓦的,但依旧未能逃过‘被山寨’的命运。”莱亚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董事长周家祥无奈表示。
据数据显示,随着终端客户对LED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产品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,国内LED室内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武汉LED显示屏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,仅今年上半年,同比增幅接近36%,其中,超过五成武汉LED显示屏市场规模的增长由LED室内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贡献。
同时,LED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生产企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,从2011年上半年至今,国内新增LED室内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企业数量近1800家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的LED室内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企业就达到近1000家。
“其实LED武汉LED显示屏市场是在不停增长,但厂家的数量也成两位数增长,为求短平快切入,绝大多数企业唯有从模仿,甚至侵权起家,毕竟武汉LED显示屏市场太大,监管不易。”龙的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总经理马守峰对记者说道。他透露,公司自主研发、获得实用专利的日光管也遭到“山寨”,严重影响了终端销售业绩。公司计划年内也会组织维权行动。
“武汉LED照明与显示屏产业基地,工厂和门市太集中了,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潮流和款式,‘抄袭’肯定方便。既然有便利条件,不去‘抄袭’反而显得有点笨了。”在采访中不忌讳自己有“抄袭”经历的奇凯光电老板马君伟坦言,刚入行的时候哪有什么财力和人力去研发新产品? 只是大家“抄”的方法不同罢了。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参展的机会去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,抄袭国外的先进设计。实力稍弱一点的就“偷袭”左邻右里。
抄袭仿冒,不仅背负着侵犯知识产权的骂名,还很可能有官司缠身的风险,这是众所周知的“常识”。但是‘抄袭者’依旧“乐此不疲”,其“节约”研发成本提高性价比,且新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武汉LED显示屏市场,快速攫取利润是最大诱因。
虽然LED灯具多属于定型量产产品,但从照度光效、散热系统、外观设计、内部结构等多方面还是可以有自己的东西。“山寨抄袭现象的存在,必然导致同质化加剧蔓延,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,武汉LED显示屏市场竞争的混乱是不言而喻的。”中山泰腾灯饰董事长汤士权总结道,LED灯具设计人员和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最不好过,耗心劳力开发的新款LED灯具并着力宣传最终原来为他人做了嫁衣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维权路难
“现在已经有三家侵权企业选择和解,但加起来赔偿的金额只有100多万元,与目前造成的武汉LED显示屏市场损失相比差距甚大。”史福特董事长史杰一脸郁闷。近日,公司斥资过千万元研发的“玉兰灯”,投入武汉LED显示屏市场不到两年就遭遇大面积“盗版”。虽然史福特已经开始走法律程序,但要真赢下侵权官司还得四五个月。“能否全面执行到位也是一大难题。”史杰显得很是无奈,“要是最基本的知识产权都得不到有效保护,轻易便被山寨,那以后谁还敢潜心去搞研发?”
不少业内人士建议,新设计的产品可以去申请专利。这是稳妥的维权途径。只是对灯具而言,这样不免有点隔靴搔痒。
[1] [2] 下一页
上一个:LED“破坏式创新”:只求武汉LED显示屏市场不求利润?
LED现状:山寨横行 企业借“打假”炒作(共有 0 条评论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