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车之鉴:盲目补贴,搞垮太阳能
已经有好几个产业被“越补贴、越亏钱”,盲目扩张导致财务危机。
从1997年开始的“抓大放小”(编按:扶持在国际间有竞争力的大企业,放任中小企业自求生路)政策后,就开始了这种靠“支持补助”的特殊产业发展形态。
15年前,中国空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,却几乎没有全球第一的产业。中国走上补助这条路,是“必要之恶”:所有的产业,成长要快、规模要大。
但如今看来,曾被中国官方“点名扶持”的产业,包括早期的煤、铁、铜、铝、半导体晶圆厂,到七大新兴产业中的LED,无一不是产能过剩,回头向政府寻求关爱的眼神。
全球58%的太阳能多晶硅产出,在中国;全球46%的太阳能电池产能,也在中国。保利协鑫(GCL)、无锡尚德、江西赛维、英利、天合……,这些中国业者,从无名小卒到握有全球产业价格的发语权,前后不超过10年。然而,2012年8月,曾是太阳能电池第一品牌的无锡尚德,在巨额亏损下,创办人施正荣辞去CEO职务,由财务长金纬接任,但仍未逃离破产的阴影。意大利法院也控告其非法建立太阳能电厂,以骗取政府补助。在美国上市的母公司尚德电力被美国投资人提起集体诉讼,不惜让这家往日的小金鸡(无锡尚德)倒闭,以解决问题。
产能过剩,靠补贴获利
2012年,盲目扩产的中国太阳能吃到了两个恶果:一个是全球武汉LED显示屏市场成长停滞,拖累中国高达9成的太阳能产线停工,一线大厂的产能利用率也创史上最低的5成至7成。另一个是欧美联手反制,美国在11月7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(ITC)裁定,对中国电池与模块进行“双反”(反倾销、反补助)课以高关税。紧接着11月10日,全球太阳能最大武汉LED显示屏市场——欧盟也宣布,重启对中国反倾销的调查。“一旦欧盟确定惩罚,中国二、三线太阳能厂将有一波倒闭潮”,胥嘉政预期。
[1] [2] 下一页
上一个:DOE给SSL项目更多资金 大力支持LED和OLED
盲目推广:是在搞垮LED产业?(共有 0 条评论) |